来源:紫牛新闻
家长求助:一二年级的孩子应该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到了中高年级才能轻松应对?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为您支招:有许多中高年级出现的问题,根源往往在于低年级阶段习惯培养的缺失。下面这三件事,现在用心抓好,将来才能真正省心。
(相关资料图)
餐桌习惯定效率,好习惯从吃饭开始
您或许不曾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三年后写作业是否专注、高效。能够安静用餐的孩子,往往具备控制身体不乱动的定力,也拥有等待全家吃完的耐心,这正是在发展延迟满足的能力。同时,餐桌也是孩子学习“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的社交启蒙课。餐桌是培养孩子耐心、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的第一个实训场。
具体可以这样做:规定用餐时间,如30分钟,到点收碗,不追喂、不妥协;要求吃饭时专心致志,不玩玩具、不看电子设备,全家共同遵守;鼓励孩子参与餐前准备与餐后整理,从小建立“有始有终”的意识。
当孩子坐不住时,温和而坚定地提醒:“我们约定好要专心吃饭哦,就像待会写作业也要专心一样。”坚持一个月左右,孩子就会逐渐形成做什么事就专心想什么事的行为习惯。
解释风格定心态,8岁前塑造乐观思维
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日常“解释风格”的影响。他们会通过观察父母如何解释生活中的事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若我们将孩子的失误归因为“你就是粗心”或“你什么都做不好”,孩子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反之,如果我们将困难解释为“这次没掌握好”或“只是方法不对”,则能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明白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升的。
具体可以这样做:把“你总是这么马虎”换成“这次不小心,下次仔细一点就会更好”;当孩子说数学太难了,我们可以回应:“确实有点难,但我们一起找找方法,看看怎么突破它”;有意识地使用“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表达,比如:“你不是不会,只是暂时还没有熟练”。
基础知识定后劲,低年级要慢练功
如果低年级的基础技能,如识字量、阅读流畅度、加减法熟练度等没有扎实掌握,进入中高年级后,孩子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就会遇到障碍。例如,低年级语言积累不足、观察能力弱,到三年级写作文就会吃力;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高年级数学更容易跟不上。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在同时处理基础运算和高级思维时会出现认知超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孩子一听课能懂,但一做题就错,因为他们的脑力往往被基础环节消耗殆尽。
具体可以这样做:每天安排晨读,做到“站直、出声、10分钟”;数学学习不盲目求快,而要确保理解算理、能说清思路;建立错题本,每周回顾,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多结合生活场景学习,如购物时算钱、看路牌识字,让知识在运用中巩固。
这些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拥有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不必总与别人比较进度,而要关注孩子是否每天都在进步。当你持续坚持一段时间,会发现,孩子写作业前不再讨价还价,遇到困难时会主动说“我再试试”,基础知识扎实了,学新知识也更轻松。这些日常中的用心投入,正悄悄转化为孩子走向未来的底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关键词: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2022077823号
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州中创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317 493 128 @qq.com